武汉研制“手机移动执法”平台
食品条码一扫
便知生产日期
本报讯(记者王志新)昨日,本报刊出《4000多袋涉嫌“假龄”豆干流入市场》,引起社会关注。工商部门立案调查,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若能从条码上直接扫描出豆干的“年龄”,会很快锁定涉嫌豆干是否有质量问题。
据了解,国内超市与商场对于快要到期的食品,通常采取退还经销商的方法处理,在利益驱动下,极易形成一个怪圈:货物不好卖——退货——修改生产日期——再上架,甚至有些临期或者过期食品,也被篡改“年龄”拿到市面上继续销售。
工商部门介绍,袋装食品普遍用喷码、压码印上生产日期,很容易被不法商贩涂改。而包装袋上的条码又不能“解读”出生产日期,遇到涉嫌篡改日期的食品,工商部门一般只能通过进送货单据顺藤摸瓜,或求助质监部门技术鉴定,才能锁定涉嫌食品的大致生产日期。
昨日,武汉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谈立介绍,目前的商品条码由13位数组成,是商品唯一“身份证”,不过这种条码不能扫描出商品的生产日期,仅方便商品交易方的价格结算等。
能否通过条码读出商品生产日期?谈立介绍说,武汉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研制全国领先技术的“手机移动执法”平台,链接食品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商超三方的信息,并植入有含义的编码,形成新的条码。工商执法人员和消费者可通过手机直接扫描,知晓食品的生产日期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