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高速公路建设20年相伴的收费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从收费制式、收费方式、通行券等方面都经历了发展和变革,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作为最先进的收费技术办法,从闪亮登场并不断升级到全线铺开,这个过程中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这些收获无不凝结着许多部门众多同仁们的心血,是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
收费制式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引入我国,首先是如何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收费制式。收费制式的选择与确定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应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并有利于吸引交通为原则。
1、封闭式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大多数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大量采用的是“建管一体”的运营模式,受投融资体制的限制,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各自分段封闭收费,基于这一大的背景,封闭式渐渐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的主流制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得到公路行业内外的认可,目前只是个别路段受历史的局限性保留了混合式或者开放式。
2、开放式
开放式主要应用于大多数二级路等普通收费公路。上世纪80年代,台湾省全长300多公里的中山高速公路采用亦是开放式。另外,在我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由于受建设初期高等级公路标准和交通量分布等条件的制约,个别路段选用了不同的收费制式,例如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采用的是开放式。
3、混合式
混合式主要应用于个别较短的高速公路,主要是为了提高收费效率,减少主线站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例如京沈高速公路河北廊坊段高速公路、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南京的机场高速公路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采用的是混合式。
收费方式
收费方式是在收费制式确定之后,采用哪种技术等级、技术方案进行收费的总称。自从收费设施引入高速公路以来,收费方式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功能简单到丰富完善的过程。回顾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建设发展历程,收费方式主要有人工收费方式、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和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根据需要也可以对货车施行计重收费方式。
1、人工收费方式
人工收费方式是以纸质收费收据存根为收费员缴款依据,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收费操作和收费数据统计管理的收费方式,在早期的封闭式收费路段,许多地方基本采用入口收费、出口验票的收费管理方案。随着技术发展进步和管理要求提高,人工收费方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2、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即“人工判别车型、人工收费、检测器校核、闭路电视监视、非接触IC卡通行券和计算机管理”,该收费方式已成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现阶段的主流模式,目前大多数省(区、市)已按照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实施了省域或者省内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其技术方案、技术标准和运营管理模式已日臻成熟。
3、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
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以专用短程通信等先进技术为手段,自动完成电子收费交易,实现在不停车条件下自动收取道路通行费,该方式采用“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卡”技术,将CPU卡作为带有IC接口的两片式电子标签的扩展存储介质,兼有通行券及支付介质的功能,从而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与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的兼容,实现在设置有电子收费专用车道的站点,用户可以利用两片式电子标签以不停车的方式通过;在仅设置人工收费车道的站点,用户可以利用双界面CPU卡刷卡付费,以停车的方式通过。
2003年10月,广东全省实施开通了按照地方标准实施的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工程;2007年5月,国家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标准GB/T20851.1~6《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系列标准已发布实施,该标准已将多年来我国坚持自主研制电子不停车收费标准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为我国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12月,福建全省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开通了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一期工程。在欧洲、日本等发达的国家中,收费站通常是既有半自动收费车道,又有不停车收费车道,几乎没有只存在单一不停车收费车道的收费站。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一定是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长期并存的局面,而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是下一阶段联网收费的主流模式。
4、计重收费方式
计重收费方式以实地测量的轴重、轴距、轴数等数据,以车货总重量为依据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该方式主要是针对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中人工判别货车车型带来的“大吨小标”、“一车多证”、“超限超载运输”等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收费方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于2005年9月发布了《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对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的货车车型分类进行调整和完善,是对货车通行费征收方式的改革,是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科学的通行费征收方式。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有19个省(区、市)实施了高速公路计重收费。
通行券
封闭式是按照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收费,因此必须使用通行券作为计算征收车辆通行费的依据。回顾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建设发展的20年历程,各种类型的通行券引入、发展可谓五花八门,例如一次性使用的通行券有预印刷纸质通行券、纸质打印券、纸质穿孔卡、纸质磁性通行券、纸质一维条码和纸质二维条码等,可重复使用的通行券有磁性通行卡、接触式IC通行卡和非接触式IC通行卡等。经过多年实践验证,《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最终确定通行券采用非接触IC通行卡、一次性纸质磁性券和二维条形码等三种类型,其他形式的通行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联网收费
2000年10月发布实施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对国内联网收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基本解决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一事一议”的弊端,突破了建管体制的限制,实现了省域或者省内区域联网收费。截至2007年底,已有江苏、广东、浙江、重庆、湖南、福建、江西等27个省(区、市)实施了省域或者省内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联网收费总里程约为5.2万公里。回顾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省域或者省内区域联网收费、跨省市国道主干线联网收费和目前正在进行跨省市区域经济圈联网收费。
1、省域或者省内区域联网收费
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发展过程中,不应忘记1993年一次建成通车的全长143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所建立的收费运营模式。尽管京津塘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涉及到北京、天津和河北两市一省,为了减少主线站,两市一省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资产组建跨省市的按照线路联合收费的专营公司-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实施收费运营管理,为高速公路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省域联网收费的典型代表省份是浙江、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以浙江为例,2002年开始,将全省高速公路作为一个路网实施联网收费,成立事业性质的联网收费管理中心,负责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的结算与划拨等技术服务,采用以非接触式IC卡为核心的人工半自动联网收费技术,研发统一的联网收费软件,任何一笔通行费收入,在48小时内拆分划账到各路段公司的财务账号内,出行者一卡在手走遍浙江。省内区域联网收费的典型代表省份是江苏、广东等省份。2002年开始江苏以长江为界,利用长江上的江阴公路大桥、南京二桥等主线站将全省高速公路分为苏南、苏北两个路网实施联网收费,由路网内各路段业主联合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联网收费管理委员会来共同管理路网内的具体事务,并分别成立了苏南、苏北联网收费管理中心,采用以非接触式IC卡为核心的人工半自动联网收费技术。
2003年,广东省将全省高速公路网划分为粤西、粤北、粤东、广州、珠三角、深圳六个区域实施联网收费,成立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联网收费专营公司,由省政府授予其联网收费专营权,统一负责全省公路联网收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实施工作和技术支持工作,联网收费技术采用了基于“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卡”的组合式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制定了强制性地方标准《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全省在交通量大的收费站统一用非现金支付卡,实现电子收费“一卡通”。
2、跨省市国道主干线联网收费
省域或者省内区域联网收费,只是解决了分段建设分段收费的问题,实现了以行政区划所辖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突破了高速公路建管体制的限制。2003年10月,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的跨省市国道主干线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示范工程,按照“全线联网、分区结算”的方案,将京沈河北廊坊段、天津段、河北宝山段以及河北唐山西外环和唐津高速公路5个路段组成一个收费路网实施联网收费,成立京沈联网收费结算中心,撤销了两个省界主线站,不仅突破建管体制的限制,而且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京沈示范工程的开通,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广泛深入推广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信心,同时也积累了成套的跨省市国道主干线联网收费技术经验,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跨省市区域经济圈联网收费
随着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范围、密度的广增,跨省市区域经济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需求将日趋明显,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组织实施的京津冀、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标志着跨省市区域经济圈联网收费进入了开始阶段。
可以坦言,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和自主创新,以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为核心的联网收费技术必然在跨省市区域经济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出自《中国交通信息产业》中江运志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技术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