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在开发区董家沟街道的一家种猪繁育厂内看到了一头头耳朵上戴着“耳环”的生猪。这些“耳环”是一种二维耳标,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其追溯到牲畜的饲养者、出生日期、防疫情况等。今后,未按规定佩戴二维码标识的牲畜一律不得进入流通环节。
记者在种猪繁育厂看到,电子耳标为5分钱硬币大小的白色圆形塑料片,由15位数字组成,外观类似商品的条形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浦声伟介绍,该耳标具有唯一性,一畜一标,并将条码横纵叠加,成为二维条形码。牲畜出生30天必须佩戴;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前佩戴;国外引进的,到达目的地10日内必须佩戴。
记者了解到,电子标识将“陪伴”牲畜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持读码机扫描耳标,就可以了解到牲畜所在养殖场名称、地点、免疫时间、免疫员、免疫病种等内容,因此,电子耳标又被称为牲畜的“电子身份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作为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参考。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尹文胜说,本市从2007年开始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对动物进行户籍管理。目前,牲畜二维码耳标在全市的普及使用正在进行中,今后,未按规定佩戴二维码标识的牲畜一律不得进入流通环节进行销售收购,否则将被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